close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又到年關,不少單位為員工謀了體檢的福利,可以免費到定點醫院做指定項目的檢查,這本來是件好事,然而這件好事卻變成了市民許先生的糟心事。徐先生告訴記者,按照體檢套餐,他做襯衫了一項血常規檢查,被檢查出了白血病。
  徐先生:看到報告我真的被嚇到了,白血病不是一般的病,問題是我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有任何的癥新成屋狀,我媽都直接嚇哭了,第二天我就去醫院複查了。
  等待結果的過程讓徐先生一家被陰影籠罩著,可是複檢報告卻顯示系統家具一切正常,為了保險起見許先生換了一家醫院又檢查了一遍,一切正常。
  上個月程女士去醫院體檢在做B超時被醫生告知,右腹腱有囊腫須到婦科看借貸醫生,拿著報告單陳女士馬上找到了婦科醫生。
  程女士:當時挺擔msata心的,因為這個病可大可小,醫生就跟我說要照一個彩超確定一下,跟我說要吃藥,我就問他說能不能吃中藥調整一下,他說不行然後給我開了一堆藥,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藥,反正用了快700塊錢。
  程給相熟的婦產科醫生打了電話,把自己的檢查結果告訴對方,結果被告知沒有太大問題,只要好好休息註意飲食就行,暫時不用吃藥,一個月以後再去複查就好了。按照熟悉醫生的話,陳女士一個月後換了家醫院去做複查。
  程女士:檢查了說沒有問題,醫生看了我之前的體檢報告說我的是非常小的,他說這樣的話一般自己都會消失掉,根本不用吃藥,當時那個醫生開了那麼多藥都浪費了。
  有誤診、有誘導消費,如果說這裡面的誤診最後是虛驚一場的話,那麼下麵這位朋友的經歷就更值得同情了。
  浙江永康邵先生年初有段時間經常拉肚子身體不適,剛好單位組織體檢,他被檢查出患有腸息肉,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浙江杭州一家醫院重新體檢。
  邵先生:醫生說建議弄掉,不是息肉問題,它裡面很多結腸就有幾十個囊腫、腫瘤。
  邵先生馬上動了腹腔手術。
  手術後,醫院馬上給他輸液,輸液的量,卻大大超過了想象。
  回家修養了一段時間後,邵先生找到了永康本地的醫生進行複診,奇怪的是,體內那些所謂的囊腫、息肉、腫瘤全都不見了。
  事後邵先生詢問了永康本地醫院,一個簡單的腹腔鏡息肉手術頂多只需花費幾千元,而實際上他卻花費了一萬多。
  衛生部在2009年頒發了健康體檢管理暫行規定,其中明確指出,健康體檢不得以盈利為目的對受檢者進行重覆檢查,不得誘導需求。
  山東王大爺今年81了,老爺子身子骨硬朗,沒事打打太極、耍耍棍子,聽社區居委會說有免費查體,王大爺也去了。結果查體後帶回來一堆藥,花了1900塊錢。
  王大爺:說我心臟有點問題,還有別的問題,醫生告訴我拿什麼藥拿多少。
  仔細一看,這些藥的治療範圍和王大爺的身體實際情況搭不上邊,王大爺的家人把居委會和醫院工作人員叫到家裡,記者來到王大爺家時居委會正在調節這件事情,醫院工作人員下意識要離開,但是被王大爺的兒子給攔住了。
  王大爺的兒子:查體俺爸有什麼毛病?俺父親有什麼毛病你說?你說俺父親就有個心臟不太好,1900多塊錢,究竟起到什麼作用?
  醫院給王大爺開了兩種藥,一種是麝香抗拴膠囊,主要是用於中風、半身不遂、語言不清、手足麻痹,另一種是十全大補丸,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盜汗。王大爺的兒子說,老爺子平時根本就沒有這些毛病,而且這次在醫院查體的結果除了B超顯示肝臟增大外,其他都在正常值範圍內,醫院開的這些藥明顯不合理。
  工作人員:這個老爺子腿,活血化淤的,就是讓促進腿的血液循環。
  對此王大爺的兒子說,王大爺本身只是有點腰腿疼,但從醫院開來的這堆藥的功效來看,根本沒有治療腰腿疼的作用,而且這種膠囊一開就開了幾十盒,算算藥量能吃200多天,醫院不管病人吃藥管不管用,一下子開了這麼多。他們認為醫院唯利是圖、心術不正,所以要求醫院退藥。
  工作人員:我只是一個小護士。
  記者:您不是代表醫院來的嗎?
  工作人員:我只是來解決問題,大叔既然說退藥的話我就給他退藥。
  最終1900多元藥費幾經周折退還給王大爺,這場鬧劇才算結束。記者察看體檢報告,上面即沒有病人的姓名、年齡、性別,也沒有醫生的簽名,只是寫了兩種藥的吃法和用量。說是體檢,可體檢的很多項目都沒有查,體檢表上幾乎全篇空白。
  記者早上來到位於合肥政務區一家民營體檢機構,這家體檢中心位於一個寫字樓的頂層,面積不大,寫字樓外面沒有標牌,只有上了樓才能看到。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來體檢的人不少。
  記者:你們當時為什麼會想到到這一家來?
  受訪者:這是公司指定的,幹完一個月要報銷。
  受訪者:做了4項,抽血、胸透、心電圖還有一個是尿檢。50塊錢。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像這樣的民營體檢中心合肥還有很多,不少體檢中心就是弄點虛名頭,靠老闆的關係拉人頭來體檢。體檢機構各類醫療設備的使用往往給人"物有所值"的感覺。由於普通消費者對醫療設備的認知有難度,多數消費者對於專業體檢機構所用的醫療設備沒有判斷能力。這使得醫療設備在專業體檢機構的成本中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不過,在檢測項目方面,血常規、心電圖等,年年體檢,無論男女老少年年都是這幾項,從來沒有變過,只是流於形式,走個過場罷了。
  業內人士:不知道怎麼做的,我們感覺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他們員工也說這個血回去不一定真實的幫你做,不一定發現問題,市場的確很混亂,特別是合肥,幾個人就能組成一個體檢中心。
  據這位業內人士介紹,一些體檢中心還存在價格虛高的陷阱,上千的套餐,看上去項目一大堆,但很多是用來充數的。比方說,體檢套餐中有三個檢查,肝功三項、膽紅素三項、血清蛋白四項,聽上去全面轉業,實際上這三個項目按標準來說都包括在肝功檢查這一項里,另外還有一些檢查項目都是沒有必要做的。
  業內人士:很多成人查微量元素、骨密度測定,意義不大。內行人知道,這個是虛頭,他講這個很全,真正要做骨密度的話是全身骨密度檢測,一天做到20幾個人,價格都在100多以上,好多為了推銷,贈送,那個都是小關節的,準確度不高,可信度不大。
  價格虛高、走過場、不規範,在我們的調查中,這樣的體檢貓膩不算少,有媒體報道說:有些體檢機構掛著醫生頭銜的從業人員實際上大多屬於退休的老醫生或者乾脆是走穴來的,幹得是兼職,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醫護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影響著體檢的結果。
  在一家體檢中心的宣傳單上,"國內外最先進醫療設備"的字樣被標註在了顯眼的位置,但記者發現,一些檢查設備甚至超期服役。泰安市中醫醫院醫生王慶軍告訴記者,單純以"最先進醫療設備"的字樣來吸引消費者,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更重要的是檢查人員的技術水平。
  王慶軍:體檢這東西雖然是儀器,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專業的技術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不一樣的,你像彩照的話我也會做,每一個人都拿著那個彩超儀,但你真正的經驗判斷上,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
  一些個體體檢中心以及民營機構對體檢市場的爭奪更為激烈,其折扣低得令人吃驚。以一家體檢中心為例,最便宜的套餐為300元,可以檢查19項,平均每項花費不到16元,如此低廉的檢查費用,真能起到檢查效果嗎?
  王慶軍:他打折厲害是厲害,你想一想他成本在那裡,他肯定要去壓縮成本,在正規醫院300元的套餐,可能在他那個地方150、120,甚至80都能做,利潤空間就那些。
  價格低廉的項目存在欺騙現象,價格昂貴的體檢套餐可靠性就高嗎?王大夫說,很多體檢中心向消費者極力推薦"體檢豪華套餐",但名目繁多的項目實際上是在重覆性檢查。
  難怪有媒體質疑:專業體檢機構以"專業"為名義,但消費者真正享受了多少"專業服務"呢。
  據瞭解,專業體檢機構的營業成本主要為房租、折舊、攤銷、人員工資等。就體檢這一主營業務,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醫療耗材、醫療設備折舊、房租及裝修攤銷等。從某家專業體檢機構的招股說明書來看,人工成本在其2011年主營業務總成本中占據39.86%。這其中包括了客服人員、銷售人員、財務人員、管理人員等非專業人員,醫師只占員工總數的24.81%,技師占7.32%,專業技術人員只占3.53%。
  業內人士透漏:大多數健康體檢機構都給業務員15%-25%的提成,除此之外,還要給聯繫單位的組織者拿回扣。如果是掛靠在醫院名下的健康體檢中心,還要再給醫院上繳大約15%以上的利潤。這一切導致了對高利潤的追求正在超越健康管理成為體檢行業的新特點。
  長春某醫院體檢中心的兩層樓裡人頭攢動,每個檢查項目門前都排著長龍。據介紹,最近這幾天,這兒每天接待的體檢人數平均在300人以上,每天業務都呈現飽和的狀態。一位內科醫生告訴記者,這麼大的體檢量,醫生很難做到每一項檢查都細緻而且準確無誤。
  這位醫生介紹,在體檢中,觸診是重要的一環,醫生必須雙手仔細觸摸體檢者主要部位,以便發現淺表腫塊、發育異常等毛病,而在實際的體檢中,不少醫生借助體檢設備,只用一兩分鐘甚至幾十秒鐘就完成了檢查。
  內科醫生:很多人很難認真的細緻的分析結果,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機械化的體檢項目,各醫院體檢的出發點還是有一定的問題。
  長春某公立醫院體檢中心的醫生告訴記者,個別體檢中心的某些科室,比如放射或者B超室,因為招不到人,常以技師替代醫生。因為體檢的質量與體檢醫生的技術有很大關係,而這些體檢機構醫生的資質往往不達標,特別是一些單位體檢的費用很低,一般不可能用上現代化的高精度儀器,檢測出的數據也不准確,容易誤診。
  體檢中心醫生:一般正規的大醫院還行,還比較有保障,關鍵是有的一些小醫院和一些私人診所啥的,就不好說了,都是有提成的,再不然就是有回扣。一般沒啥毛病也說你有小毛病,要是有小毛病的話,就說的更大了,你得抓緊治。
  一位民營體檢中心的醫生介紹,民營體檢機構90%以上的業務是面向單位、學校等團體。因為團體業務的檢查項目都比較簡單,收費才會比較低,一般在300-500元。不過也有體檢機構宣傳說收費低、服務項目多。而這種情況可能存在另一種陷阱,就是給體檢者"無中生有"地製造疾病,讓體檢者當場開藥或治療。
  這位醫生告訴記者,在一些小型或不正規的體檢機構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其根本原因是受利益驅使。
  民營體檢中心醫生:這和監督機構的監管不到位也有一定關係。  (原標題:民營體檢機構貓膩多 誤診誘導消費亂象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lker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