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工作一直伴隨成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提出、構建、發展而逐步成長。2012年6月,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正式成立,使成都文化志願者有了專門機構,標志著文化志願者工作朝著組織專業化、運行規範化、管理科學化方向發展。
  在成都市文化館組織推動下,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已擁有分會55家,註冊登記會員1.6萬多名。今年,還將在4000多支基層文化隊伍里培養發展4萬名文化骨幹納入文化志願者隊伍,為成都文化志願者隊伍註入新鮮血液。
  著力四個創新,形成文化志願服務的規範建制
  組織機制創新———形成各類社會單位共同參與的文化志願者組織形態。成都市文化館全面負責文化志願者的總體組織、策劃、實施和運行,建立市級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伍;幫助“文博”“演藝”專業藝術單位、社會組織以及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旅游學院等高校,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志願者服務隊伍。
  管理模式創新———建立高效規範的文化志願服務“總分制”管理網絡。人員實行“分管理、共使用”原則,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的成員單位既可獨立招募、管理、培訓和使用自己的文化志願者隊伍,各個成員單位又可共享文化志願者資源;成工作實行“總指導、分實施”原則,總會可對分會進行業務指導、支持,同時總會志願者活動可由分會參與或與分會共同舉辦志願服務項目。
  工作思路創新———轉變活動形式從“送”服務到“定”服務。針對不同環境、不同人群存在的不同的文化需求,文化志願者服務工作由單向的“送”服務轉變成雙向的“定”制服務,真正做到送去群眾所需要的文化服務。
  服務模式創新———聯動服務打造全市性文化志願品牌活動。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與55個成員單位聯動服務,策劃組織多項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志願者服務活動:“名師大講堂”———活動面向基層廣大群眾,在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劇場等公共文化設施提供高端文化藝術知識教育和技藝輔導,直接受益基層群眾10萬餘名。“名師大講堂”名家薈萃,邀請中國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著名作家流沙河、“二度梅”獲得者陳巧茹、知名國畫家葉瑞琨、國家蜀繡傳承人郝淑萍、巴蜀文人李殿元等40餘名專家學者開設了名師課程,被評為2013年文化部“文化志願者基層服務年”示範項目。建立“文化暖心驛站”———選擇全市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建立文化志願者服務驛站,幫助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活動。
  實施“十個一”行動,全面推進文化志願服務工作
  壯大一支社會化的文化志願者隊伍。利用各種渠道,廣泛招募文化志願者,力爭在2014年底,使全市登記註冊的文化志願者超過2萬人。
  搭建一個文化志願數字化服務平臺。結合成都市文化館正在策劃建設的全市公共文化數字化項目,搭建“成都文化志願服務”平臺。
  出台一份文化志願服務指導性文件。擬出台《關於鼓勵和規範成都文化志願服務的意見》,明確文化行政部門、協會與志願者及志願團體工作邊界,明確志願服務的辦法,規範對志願者的註冊及管理,開展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課題研究。
  實施一項有影響的文化志願服務活動。以邊遠、貧困地區為重點,結合提升基層文化陣地的使用率和滿意率,在全市選擇10個基層文化陣地,建立“文化暖心驛站”,開展點對點的志願服務。
  打造一個常年性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在去年被評為文化部“文化志願者基層服務年”示範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打造“名師大講堂”升級版,擴大合作機構,豐富活動形式,同時在發揮名人效應的同時,引入草根力量,並逐步擴大活動的覆蓋面。
  召開一次文化志願者交流表彰大會,邀請相關專家、志願者代表等,進行經驗交流,同時對評選出的全市2014年度十佳文化志願者(團體)進行表彰。
  開展一項文化志願服務宣傳推廣。與媒體合作,推出志願者系列專題報道,吸引社會關註文化志願者、支持文化志願服務。
  聘請一名文化志願服務形象大使。每年邀請一位文化志願者擔任年度成都文化志願服務形象大使。既可以是文化名人,也可以是表現突出的普通文化志願者。
  開展一次文化志願者專項業務培訓。邀請專家學者、專業機構、資深志願者,對全市登記註冊的文化志願者開展一次專項培訓,提升文化志願者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
  開展一次文化志願者異地交流。組織開展成都市的“細雨春暉”文化交流活動,由協會牽頭組織全市文化系統的文藝骨幹奔赴四川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原載中國文化報7月11日7版,有刪節)  (原標題:推動成都市文化志願者服務全域覆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plker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